功能選單
  • 主冊
  • 專章
  • 附冊
  • 附錄
113-2『Umaq!穿越時空的家園』
對應面向:提升高教公共性
方案名稱:D1 完善公平受教族群友善機制
活動日期
2025-04-12 至 2025-04-13 止
活動時間
08:00~17:30
辦理地點
屏東吾拉魯滋與老七佳部落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21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職員: 2 人
本校學生: 16 人
其它: 2 人
活動理念

本次「Umaq!穿越時空的家園」部落踏查活動,聚焦於屏東泰武鄉吾拉魯滋與春日鄉老七佳兩處具有深厚文化意涵的部落,透過文化走訪,引領學生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價值。吾拉魯滋部落融合當代生活與傳統信仰,展現原鄉部落的韌性與延續力;老七佳部落則以保存完整的原始石板屋聚落與無電力生活形態,見證排灣族祖先與山林共生的生活哲學與技藝傳承。


 


活動從語言、建築、歷史、手紋、祭儀等多面向切入,推動原住民族學生深化對臺灣原民文化的學習與認識,並促進非原民生對原鄉文化發展與創新的理解。透過與部落長者、文化推廣者與返鄉青年對話,學生得以了解部落如何透過口述歷史與日常實踐延續精神紐帶,學習族人在山林間保存生活方式的智慧,也反思自身的文化視角與族群認知。


 


本次活動亦作為本校原資中心年度文化教育實踐之一,串連學生在學期間的文化學習、課外參與與自我認同建構歷程。我們期望透過踏查、分享與同行,讓來自不同族群背景的學生在異地就學中找到歸屬感,更協助原住民族學生認識自己的文化與認同自身身分,進一步建立與文化的深度連結與文化行動力。


 

辦理情形

▍第一天|走入吾拉魯滋——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生活圖像


抵達泰武鄉吾拉魯滋部落後由部落青年帶領進行 「過火連杯儀式」,象徵以淨化之火迎接來訪者,並以傳統共享儀式建立彼此的文化連結。隨後由部落青年介紹吾拉魯滋的產業發展與永久屋遷移歷程,使學生理解「永久屋」對於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的重建與文化延續。


 


接續展開泰武部落巡禮,透過田野走讀,認識部落地景、耕作方式與生活型態。並安排排灣族傳統美食製作體驗課程,帶領學生動手製作傳統料理Cinavu及搖搖飯,強調飲食背後的節氣與信仰連結。最後圍繞營火進行 「圍火分享」與「獵人故事」傳講,由青年分享部落狩獵智慧與山林倫理,建立學生對傳統知識的情感連結。


 


▍第二天|走進老七佳——石板屋與文化的根系


第二日行程從踏查力里溪伏流水圳系統與吊橋歷史導讀開始,由導覽人員介紹水圳對於部落農耕的重要性及其百年來的維生系統演進。進入部落前,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排灣族入山祈福儀式,以敬天之心表達對土地與祖靈的尊重。


進入老七佳石板屋聚落導覽後,觀察石板屋的建築智慧與其與地形、自然環境的共構關係。午餐品嚐以在地食材烹調的傳統佳餚,延伸對土地的理解至味覺經驗。午後安排傳統串珠手作體驗,讓學生在親手創作中理解珠飾在排灣族文化中的象徵意涵與工藝技術。


 


學生表示兩天的踏查讓他們跳脫書本與媒體中的想像,從部落實景與族人交流中,更具體理解原住民族文化的厚度與當代挑戰。參與原民生認為這不僅是文化之旅,更是一種自我認同的重建與強化;非原民學生則表示,從飲食、建築、故事到祈福儀式,皆為他們打開了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的新視角。活動促使學生思考個人在多元社會中的文化角色,也激發未來持續關注與參與原住民族議題的行動動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