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選單
  • 主冊
  • 專章
  • 附冊
  • 附錄
「2024第五屆臺灣科學節-科學市集」--生「柴」之道-淨與靜
對應面向:教學創新精進
方案名稱:A8 培育探究與實作之整合型人才
活動日期
2024-11-09 至 2024-11-09 止
活動時間
09:00-17:00
辦理地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西屯路入口廣場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392 人
本校教師: 5 人
本校職員: 10 人
他校教職員: 3 人
本校學生: 150 人
其它: 224 人
活動理念
本校推動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合作,於112年度簽訂合作意向書(MOU)。為配合科博館舉辦的2024年第五屆臺灣科學節-科學市集活動,本校理學院特別設置多個科學操作體驗攤位,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大眾傳遞科普知識,鼓勵民眾輕鬆學習、快樂探索科學。同時,這些活動也讓本校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整合應用。本次活動共設有五個不同主題的攤位,提供多元的科學體驗與學習機會,主題包括“生『柴』之道-淨與靜”等

預計達成目標

(1)潔「淨」能源-生質柴油製作:活動的目標包括引導參與者使用大豆油、甲醇和氫氧化鈉製作少量生質柴油。活動內容涵蓋安全操作指導、正確的混合比例,以及相關化學知識的講解,讓參與者在實作過程中理解生質柴油的製作原理與應用。

(2)冷「靜」瓶製作:搖晃瓶子時,迷幻而美麗的亮粉隨之舞動,隨後緩緩沉澱。透過觀察瓶中的變化,參與者可以轉移注意力,讓負面情緒也隨之沉澱。活動中將教導參與者利用油水分離的原理,將油、水、染料和亮粉加入透明圓瓶中,製作出視覺上令人愉悅的「冷靜瓶」。

待改善問題:

提供特色資源:

(1)清晰的教學指南:提供詳細的指南,包含步驟說明、材料清單以及相關的安全資訊,確保參與者能夠順利完成製作。

(2)專業支援:如果涉及化學反應或環境方面的問題,提供專業的回答。

(3)可持續資源:引導參與者了解更可持續的原料選擇和製作方法,培養對環境友好材料的認識。

重要議題實踐:

教育的可持續性,強調生質能源的可持續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推廣參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
辦理情形
進行方式 :

(1)潔「淨」能源-生質柴油製作:活動的目標包括引導參與者使用大豆油、甲醇和氫氧化鈉製作少量生質柴油。活動內容涵蓋安全操作指導、正確的混合比例,以及相關化學知識的講解,讓參與者在實作過程中理解生質柴油的製作原理與應用。

(2)冷「靜」瓶製作:搖晃瓶子時,迷幻而美麗的亮粉隨之舞動,隨後緩緩沉澱。透過觀察瓶中的變化,參與者可以轉移注意力,讓負面情緒也隨之沉澱。活動中將教導參與者利用油水分離的原理,將油、水、染料和亮粉加入透明圓瓶中,製作出視覺上令人愉悅的「冷靜瓶」。

直接效益:

(1)生質柴油製作:參與者將了解生質燃料的製作過程,提升對可持續能源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並學習到相關的化學原理與操作技能。

(2)冷靜瓶製作:參與者透過創作過程獲得放鬆與創造的樂趣,製作出視覺療癒的瓶子,享受藝術創作的美好體驗。

無形效益:

(1)生質柴油製作:活動提升參與者對可持續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理解,使其更關注能源來源及其環境影響,助於培養環保意識。

(2)冷靜瓶製作:沉浸於藝術創作過程帶來的情緒放鬆和心靈滿足,有助於減輕壓力並增進心理健康。

參與者回饋:

(1)生質柴油製作:參與者可以分享對生質能源製作過程的理解與收穫,並反映他們對能源議題的見解,或對可持續行動的興趣。

(2)冷靜瓶製作:參與者分享創作過程中的體驗,並反映冷靜瓶對情緒的正面影響,加深其對藝術和放鬆的理解。
圖1 科博館焦館長、科學教育組徐主任與攤位合照
圖2 理學院攤位工作人員合照
圖3 參與者操作(1)
圖4 參與者操作(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