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選單
  • 主冊
  • 專章
  • 附冊
  • 附錄
辦理STEAM課程探究與實作工作坊_大海裡的小巨人-有孔蟲
對應面向:教學創新精進
方案名稱:A8 培育探究與實作之整合型人才
活動日期
2023-10-29 至 2023-10-29 止
活動時間
上午9:10-12:10 下午13:10-17:10
辦理地點
科學樓D104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35 人
本校教師: 1 人
他校教職員: 3 人
本校學生: 31 人
邀請來賓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張詠斌教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推廣教師、環境教育講師/童琳茜老師
活動理念
藉由STEAM教育整合科學、科技、工程、數學、藝術,透過動手做(hands-on)、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融入海洋教育議題之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簡稱PBL)之課程設計,以海洋生物為出發進行探究,引導學習者關注海洋環境與氣候變遷問題。課程從「科普繪本閱讀」認識海洋微體生物有孔蟲與生活史探究海洋科學,透過實作了解使用科技之方法,動手做有「有孔蟲模型」,了解有孔蟲建構房室的工程程序,藉由「科學繪圖」描繪有孔蟲並學習欣賞自然的藝術形態,最後透過桌遊「分組合作學習」,進一步探討人類行為對海洋環境生態的影響,培養學習者整合能力、科學素養及環境覺知態度。
辦理情形
本課程邀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張詠斌教授,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推廣教師童琳茜老師,共同分享多年在微體化石研究、科普教育、博物館設計研發與推廣課程的方法與設計理念(11組行動展示箱)等成果。課程開始由張詠斌教授詳盡說明化石、微體化石及有孔蟲的相關知識,以及其與海洋及環境之間的關係與重要性。藉由以科學探究及STEAM課程理論進行設計的教學活動,讓學習者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自主探究與學習,最後探討其中的認知內容與行動技能,以及所培養之能力。課程參與者之回饋,大部分學生表示課程內容環環相扣,具備專業內容、實作能力且達成情意目標,對於此次課程之主題、教學方式與資源,屬於平時較少接觸到的主題,且課程與教學方式非常有創意,希望這類型的課程與推廣行動箱的作法,可以推廣擴散的更廣。本工作坊更促成3名參與本次課程的學生,於11/11-11/12至台北的臺灣科學教育館參與科學節攤位的活動,於攤位上對參與民眾解說有孔蟲的知識,並帶領顯微鏡、DIY手做等課程,讓民眾更認識有孔蟲。
課程安排如下:
1.小化石大世界:大海裡的有孔蟲(1.5hr)—張詠斌
2.有孔蟲觀察與探究,顯微鏡操作(1.0hr) —張詠斌
3.有孔蟲科學繪圖(0.5hr) —張詠斌
4.科普繪本、有孔蟲桌遊+DIY房室構造模型製作(3 hrs) —童琳茜
5.共同討論(1 hrs) —張詠斌、童琳茜
圖1 講師與參與同學成果之合照
圖2 參與同學體驗有孔蟲桌遊活動
圖3 張詠斌教授分享微體化石(有孔蟲)之研究
圖4 參與學生從取樣的沙礫中挑出與辨識有孔蟲個體,並使用顯微鏡觀察與拍照
圖5 參與同學分享觀察與辨認有孔蟲的策略,並分享過程中的發現
圖6 童琳茜老師展示「有孔蟲行動展示箱」教具,並說明設計內涵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