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選單
  • 主冊
  • 專章
  • 附冊
  • 附錄
辦理生物領域專家進行頭足類樣本採集、生物鑑定、比較解剖等教學與實作
對應面向:教學創新精進
方案名稱:A8 培育探究與實作之整合型人才
活動日期
2023-04-10 至 2023-04-10 止
活動時間
下午03:40-05:30
辦理地點
科學樓D202、D203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57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學生: 56 人
邀請來賓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何瓊紋 助理教授
活動理念
1.  字數要求:200字以上(未達字數無法上傳)
2.  此欄位建議可描述活動預計達成目標、待改善問題、提供特色資源、重要議題實踐等
讓學生了解頭足類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並從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了解頭足類生態地位、重要性,以及與環境之相關性,課程中從觀察外部型態,辨別烏賊、魷魚、鎖管、花枝等差異,在進行內部構造的解剖比較,從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及生殖系統的型態,與生態環境中的生物習性做一比較與連結,讓學生探究外型、內部構造與生活史、生物行為等的相關性。
課程中提供學生實際操作生物解剖的機會,透過講師的引導與介紹,讓學生深入的瞭解頭足類生物的生物特徵、特性與環境重要性。
辦理情形
本課程邀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何瓊紋教授進行頭足類樣本的比較解剖、鑑定與採集狀況。課程中每兩人提供一隻阿根廷魷做為實作材料,由講師進行課堂的解剖操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項。基礎的解剖技巧解說後,就由學生進行操作,過程中,講師與課程教師、助教,皆會協助學生辨識內部構造,並且引導學生從內部構造之型態與特徵,去思考其在生態環境中之作用與功能。學生能藉此瞭解到分類學概念、比較解剖與內部構造分化功能、生態研究科學方法,提升學生對於生物學習的興趣與實際操作能力,並且提高學生對於生物體觀察的敏感度,參與學生回饋此類課程是新奇有趣,透過操作與實物觀察的方式,釐清過去學習上不理解的部分(區分種類、內部構造功能與生活史),此方式能加深過去經驗、知識及對生物構造功能的理解。
圖1 學生實作頭足類解剖,內部構造的觀察
圖2 何瓊紋教授講解頭足類(阿根廷魷)解剖技巧與注意事項
圖3 何瓊紋教授分組指導與提問
圖4 學生討論與協作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