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情形
王巧萍老師透過活潑、生動的演講,吸引同學在課堂上的專注力,再來解釋土壤改良的好處,首先,什麼是好土?「簡單的判斷是,至少要有好的團粒結構。」團粒結構越好,越能通氣、排水、保肥、保水、保溫,而好的團粒結構,是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個要素綜合作用所形成的土壤樣貌。
土壤由各種大小的礦物顆粒,也就是砂粒、坋粒及粘粒,依不同的比例形成各種土壤的質地。除此之外,土壤中還有很多生物殘骸的有機質,有機質分解到一個程度,就成為腐植質。腐植質和土壤顆粒當中小於0.001mm以下的粘粒,都是「土壤膠體」(soil colloids),可讓土粒膠結形成團粒結構。一般來說,有機質愈多的土壤,土壤膠體含量愈高,土壤團粒也就愈發達。
除了教室裡的解說之外,王巧萍老師也帶著同學來到英才校區六樓天空農場,實際解說同學耕耘的菜園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與解決辦法,在中午十二點,英才六樓氣溫較高的時刻,可以看到同學與王巧萍老師蹲在某個菜園的角落,認真檢視菜園中的一切,試圖去改變菜園,使得菜園能夠更加茁壯,整場課堂下來,同學受益良多。